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疫情防控 » 【战疫故事】昼夜疾行 “逆向”行驶——记抗疫转运线上的“摆渡人”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司机班朱晓东

【战疫故事】昼夜疾行 “逆向”行驶——记抗疫转运线上的“摆渡人”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司机班朱晓东

发布时间:2022-11-04   来源: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青海省肿瘤医院)   浏览:2465

如果把抗击疫情比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那么转运涉疫隔离人员就是与疫情短兵相接的“前沿阵地”,更是阻止“战火”蔓延的第一道防线,他们知重负重,逆行而上,以“小我”之奉献,换取“大我”之平安,有了他们,再黑暗的夜晚,也会有璀璨的星河,越是在这样特殊的时刻,越能映射出人性的光辉。

金秋十月,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卷土重来,这是自新冠病毒出现以来,我省疫情形势最为复杂的一次。然而城市被迫按下了“暂停键”,120救护车开启了“加速键”。10月27日,接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令需抽调我院120救护车转运车队及人员,主要承担封控区、管控区、隔离酒店等地阳性患者的转运工作。

微信图片_20221104144953.png

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作为手握方向盘的急救人,安全转运每一位阳性患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今年50岁的朱晓东是此次抽调到市疫情指挥部承担转运工作的我院120驾驶员,自10月28日开展工作以来,他起早贪黑,昼夜颠倒,闪烁起蓝色的顶灯,不停的驰骋在与病毒角逐的道路上,每一次的转运都是“惊心动魄”的冒险,是争分夺秒的“生死时速”,转运工作没有固定时间,他24小时待命,一声令下,随时整装出发,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全身被包裹得密不透气,在驾驶座狭小的空间里,也不能大幅度活动,行动十分不便,更具挑战的是护目镜和防护面罩容易受到鼻孔潮气影响起雾,特别是在晚上驾驶车辆过程中容易看不清道路,但他时刻精神高度集中,小心驾驶,确保行车安全,工作期间,大多时候是以冷饭和泡面充饥,尽量延迟吃饭、控制饮水、减少去卫生间的次数,直到转运任务结束,虽然高负荷高强度的连续工作让他疲惫不堪,可当每一次下达任务的电话铃声响起,他立刻满血复活,再次投入工作。

微信截图_20221104145005.png

转运不停歇!防疫持续“在线”。“这会又有任务了,这一趟又到后半夜了”。漫漫黑夜中伴着救护车警灯微弱的灯光行驶在大街小巷,对工作的担当一次次驱散不断袭来的睡意,转运任务往往都是在晚上,有时候刚睡下就接到任务,一旦接到指令,就要出发,而且时间紧、任务重,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他毫无怨言为责任和使命出发“战”疫,一次次往返于各小区、隔离点、医疗救治点等地,尤其随着近期疫情形势严峻,每天往返数趟,每趟耗时3小时左右,工作到后半夜已成常态,每次从接到转运任务到点对点对接,从规划行驶路线到迅速到达指定位置,昼夜兼程、分秒必争,用实际行动跑出了疫情防控的“加速度”,自从肩负转运任务后,有时仅在路上的时间累计起来就有十多个小时,截止11月2日,转运阳性人员出动车次25次,转运人员106人,目前,依然坚守在岗位承担转运工作。

微信截图_20221104145015.png

严密做好消杀,筑牢"防疫墙”。消杀工作是繁重而又关键的“体力活”,每次转运工作完毕,顾不上吃饭、顾不上喝水、顾不上休息,他必须当场、立刻对车辆急救舱和急救设备进行喷洒、擦拭以及打开紫外线灯进行严密的消杀,整套流程下来,至少需要一小时,一次次高质量落实院感措施,对车辆进行不余死角、不漏盲区、不留隐患的消杀工作,为避免转运下一位人员时出现交叉感染,同时反复检查,确保救护车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时刻紧绷安全弦,等待一下次指令,更圆满、高效的完成每一次转运任务。

微信截图_20221104145026.png

防护服是他的战袍,口罩、面屏是他的盾牌,负压救护车是他的战马,“收到,马上出发”,是他最朴实的“豪言壮语”。沉重闷热的防护装备压不垮他,不可预知的风险吓不倒他,他不是白衣天使,却也是身披白色铠甲的勇士,逆行而战的决心在脸上,勇挑重担的坚毅在眼里,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抗疫战场上奏唱着不平凡的乐章。


阴霾终将被晨光驱散
困难终将被英雄打败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每一个扛起责任逆向疾驰的人
都值得我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