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院文化 » 医院“医”事 » 【青海行·青海情】青海五院援青博士李嘉根:扛起时代使命,赓续援青精神,恪守职责担当

【青海行·青海情】青海五院援青博士李嘉根:扛起时代使命,赓续援青精神,恪守职责担当

发布时间:2022-08-31   来源: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青海省肿瘤医院)   浏览:7995

一双戴着橡胶手套的手,握住一把专用电钩,探进切口,钩尖推进,左移,右进,上挑,下行,钩之飞速,行云流水般的美感让围观人员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盯住电钩头,走进一只被肿瘤侵占的肺部,活见了一把目牛游刃般无出血速切肺部多区域肿物的震撼场景。

微信图片_20220831094822.jpg

这是援青博士团成员李嘉根博士完成一台胸外科手术的场景。他不苟言笑,走路飞驰电掣,坐下来讨论病例时,总是言简意赅、直切要害。

起初大家对李嘉根博士的认知来自于他的简历,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得力弟子,协和医大八年制本硕博连读,85后博士,欧洲胸外科年会(那不勒斯)“大师杯”病例挑战赛冠军队成员,年手术量超600例……再见本人,看起来比想象的要年轻,表情不多,不善言谈。而后有幸站在旁边观看他做手术,当他与手术刀、吸引器、电钩这一切器具相得益彰,合二为一时,一瞬间的功夫,有一个念头冲出脑海,没错,这是一名优秀的胸外科大夫。 

李嘉根博士与青海的缘分始于2022年的初春,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22批援青博士团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服从安排到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说来,他的这趟青海行始于中组部、团中央对青海医疗事业的扶持,但更多的原因则与两家医院长达数十年的友情分不开。

微信图片_20220831094911.jpg

李嘉根博初入医院,他常驻胸外科,了解科室发展情况、问题瓶颈,听取科主任于福田对科室工作介绍,与科室人员一起制定发展规划,想方法找对策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外科大夫,李嘉根博士最看重的还是手术质量,他认为“如果患者愿意找你做手术,说明他是真的放心把生命交到你手上”。所以,在初入医院的很长一段时间,他出门诊,查房,了解患者病情,给他们制定最经济、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即使是一台简单的胸外科手术,李嘉根博士都会亲临手术室,看其他医生做,然后给出走刀、切除、缝线等等一系列的指导。一些复杂的手术,他亲自操刀,现场教学,让大家掌握前沿手术技能。从1月初到五院挂职随后的半年时间里,由他主刀完成了肺部肿瘤及纵隔肿瘤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15台。同时,为给胸部肿瘤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李嘉根博士又组织成立了胸部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MDT),每两周举行一次胸部肿瘤多学科综合查房讨论,带领团队成员每两周开展一次学术讲座,目前已完成胸部肿瘤疑难病例讨论70余例,举办胸部肿瘤讲堂6期,多学科多专家集思广益的探讨,可更好完善每一个诊疗方案。

“刚开始见他时就觉得很年轻,当浅薄表象认知随着时间推移转化为深层次的了解,让我理解了什么叫‘年轻有为’,在病例讨论会上,一张片子他会反反复复的看,然后在最细微的地方指出问题,对患者制定的诊疗方案,也从来不允许有一点马虎,他看似不多的表情下藏着的是一颗炙热的、为患者健康不遗余力的心,想想那些遇到他的患者还挺幸运,在生命的至暗时刻遇到这么负责的医生。”胸外科董锦忠副主任医师说道。

对李嘉根博士来说,行稳方能致远。他常言要提高站位,扩大格局,所以在管理上他有两个理念,一个是把自身的技术提起来,另一个则是走出去帮助更多的人。所以,对医院内部建设,他从来都是倾囊相授,好的技术、好的理念、好的成果,但凡自己掌握的,都拿出来给大家学、给大家用,因为对他而言造血比输血更重要。同时,对外提升医疗服务支援力度,他以五院青南支医、环湖支医、对口帮扶定点医疗机构和村落为落脚点,从3月中旬到8月末,曾先后赴联点村-乐都区李家乡民族村、医联体帮扶单位湟源县人民医院、果洛州久治县等地开展帮扶慰问、肿瘤防治义诊、学术讲座及专家座谈。期间,他还带领五院精兵强将组成的“环湖”支医队前往天峻县人民医院、德令哈市中医院开展医疗支援工作。最近,他又奔走在火车站、机场,一波又一波送别前往州县、藏区支援抗疫工作的医务人员。这样的行走,让他对基层医院真正需要什么?医疗事业发展的瓶颈在哪里?一些疑难病症有无拿到医疗资源更好的地方研究的可能?以及打赢疫情阻击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南方长大,北京工作的李嘉根,虽然喜欢健身,但身处高原,依然有因缺氧导致的胸闷等症状。初到西宁就出现一些高原反应,而支医过程中到海拔更高的果洛州、海西州等地,症状愈发明显。但李嘉根从不以这些原因当借口,对他而言,每深入到一个点,都是一次重要的人生经历,如果能用自己的医术帮助那些曾停留过的地方,努力培养当地人才,真正变输血为造血,这份神圣堪比他在手术台上完成一台至关重要的手术。

微信截图_20220831095015.png

李嘉根博士的办公室永远大大的敞开着门,路过他办公室时,大家都能看到他不是在跟前来找他的患者聊病情,就是在电脑上查阅着资料。偶然人不在的时候,他的门也是开着的,他说,“如果我把门锁上,大家找不到就离开了,紧要的事可就耽误了,如果是紧急病人找,那可是生命的事儿,马虎不得。”有人说,当黑夜来临时,为夜归的人留一盏灯,是帮他照亮回家的路,而李嘉根博士留门的习惯,正是为生命留出通道,为那些绝望的患者留出生机。 

李嘉根喜欢学习,他也乐意带领身边的人一起学,并努力为大家创造学习机会。4月初,乘着周末时间,他在院内开设了《肺癌的“防”与“治”》专题讲座,院领导、临床医务人员、肿瘤患者及家属200余人到场听课,讲座现场,他将深奥的内容精炼化,向与会人员送出了一场即学即会的科普大餐;6月15日,他在院内又开设了《SCI论文写作及投稿技巧》相关主题讲座;8月22日,邀请了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的同事-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冯强教授、癌症诊治质控办公室主任杨文静教授及神经外科主任万经海教授以线上形式分享前沿理论,而他本人不仅担任了会议主持,也以线下形式开展《肺癌的微创手术》专题讲座,现场分享了让人震撼的手术教学视频。此次学术交流会议的组织举办,不光是首个落户五院的“医学博士肿瘤多学科诊疗中心”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也加固了两院持续合作的桥梁。正所谓,亲戚越走越近,感情越走越深;合作越走越多,道路越走越宽。李嘉根博士正在用自己的力量让援青不再是一年一结束的短暂扶持,而是真情维系的永久合作。

千山萬水,隔不断两地情谊﹔巍巍高原,挡不住援青脚步。一年的时间或许会转瞬即逝,但援青留下的东西,如同种下一颗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长越盛。

八月的秋雨让燥热慢慢归于凉爽,李嘉根博士站在四楼的天台,凝望着远方。年初脑海中画出的援青蓝图,还有很多未能实现,这其中有疫情的原因,也有其他因素。但这幅蓝图就像许下的诺言,无论阻力多大,一定是要去兑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2022年与援青相遇,给了他不同于手术台和教研室的另一种历练,这里有深入基层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带来的震惊,也有不曾涉足的高原病带给自己知识谱系的冲击。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李嘉根博士说,要干的事还很多,在未来的几个月里,他将再努力一些,切实发挥好‘一带一群、一帮一片’作用,竭尽个人所能,用自己掌握的所有医疗技术和知识,为青海五院、为基层医疗单位留下点真正带不走的东西,为提升青海医疗服务质量贡献个人的星火力量。

https://mp.weixin.qq.com/s/Bx8Oi2P_tQjS-p_cqz525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