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科普】发热、乏力、头晕......流感出现“新毒株”?专家释疑
发布时间:2025-01-07 来源: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青海省肿瘤医院) 浏览:163
“被传染流感了,感觉有点头晕”,“是新毒株出现了吗?”近日,全国多地进入流感高发季节,不少人表示感染后除了有发热、呼吸道症状,还会觉得头晕,疑似“新毒株”流行,流感要怎样预防?不吃药能“扛”过去吗?对此,专家作出解读↓↓↓
每年 11 月至次年3月是北方地区流感高发季节。监测结果显示,本次流行的主要毒株为甲型流感 H1N1 型。 专家介绍,流感发病后,往往会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以及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虽然症状在体感上较其他呼吸道感染更重,但流感是自限性疾病,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大部分可以自愈,病程一般在 5 到 7 天。” 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基础病患者、肥胖者等免疫力较低人群是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高风险人群。脆弱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引发肺炎,或发生相关合并症,也可能引起原有基础病病情波动,增加住院治疗可能。
专家表示,治疗流感的抗病毒药物,在出现症状后 48 小时内使用效果最好。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缩短病程,降低发生重症和传染给周围人的风险。建议接触过流感样症状者后出现症状的人群及重症高风险人群,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专家提醒,当与流感病例进行未加防护的密切接触后,可用奥司他韦进行预防。市民家中也可常备解热镇痛类药物。但不要重复用药。用药时务必仔细看说明书,遵医嘱。一旦患者高烧不退,或出现剧烈咳嗽、憋气、精神萎靡等症状,以及发病 5 天后仍没有好转,可能出现合并症、继发感染等,都需要及时就医。 接种流感疫苗或进行早期抗病毒治疗,可降低老年人确诊流感后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降低住院治疗概率。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健康人群、未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是不需要服用奥司他韦进行预防的。奥司他韦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还会对少数患者产生神经毒性。对于没有感染流感的健康人群来说,不规范服用还会产生耐药性问题,所以不建议大家将奥司他韦作为常规预防用药。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建议首先就医明确病原。确诊为流感后,再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
专家呼吁市民及时接种疫苗,尤其是脆弱人群每年都应接种,已经感染过流感的人群也有接种必要。
此外,服用抗流感药物可能会影响到接种疫苗的效果。如此前已自行服用奥司他韦等药物进行预防,建议留心时间间隔,服药 48 小时内不要接种。
有市民反映,最近出现了以头晕为症状的“新毒株”,属实吗?
专家介绍,目前没有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新毒株。个体感染呼吸道病毒存在不同的表现。头晕、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都是呼吸道传染病较为常见的症状。这是病毒大量复制后,随血液循环散播到各部位,引起的全身症状,也是免疫系统识别病毒后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建议市民,要养成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注意咳嗽礼仪;科学佩戴口罩,尤其是在空气流通不佳、人员密集的高风险场所。感染流感后,要做好居家隔离,注意开窗通风,减少与家庭成员接触。照护患者时,要注意保持距离、戴好口罩。流感高发季,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