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健康 » 【健康科普】开学后,这份春季传染病防控提示请查收!

【健康科普】开学后,这份春季传染病防控提示请查收!

发布时间:2025-02-26   来源: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青海省肿瘤医院)   浏览:135

1.png

学校,作为人员高度密集的场所,开学后学生近距离频繁接触,大大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为了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了解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春季学校常见传染病及主要症状


1.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为高热(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咳嗽、流鼻涕等,全身症状较为明显。流感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可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和接触传播。

2.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

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1- 2天后出现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皮疹发展迅速,从斑丘疹变为疱疹,再结痂,同一部位可见不同阶段的皮疹。水痘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疱疹液传播。

3.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原体。

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症状较为常见,成人则腹泻居多。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还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

4.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触痛,表面皮肤不红,张口、咀嚼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5.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消化道传播。

6.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主要特征。


预防措施:


面对这些来势汹汹的传染病,我们并非束手无策。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有效预防,守护好校园的健康防线。下面这些预防秘籍,大家一定要牢记:

1.牢记个人防护:

开学后,在校园里也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尽量保持家庭、学校“两点一线”,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物品,不要用脏手触摸自己,上学到校或放学到家应当及时洗手。

2. 环境清洁与通风:

学校应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 - 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降低室内病原体浓度。

3.做好健康监测:

学校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每天早晨和中午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要了解病因,如怀疑为传染病,要及时通知家长带学生就医,并按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4. 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鼓励学生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和相关要求,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水痘疫苗、麻腮风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5.加强锻炼与合理饮食: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保证学生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如课间操、体育课等。同时,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避免挑食和偏食。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