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隔离酒店,张凤琴拿起水杯一口气灌下满满一整杯水。这是25天来,每日结束工作后,她必须去做的惯性动作。
“早上五点起床,吃过早餐,8:00进入工作区域,下午6:00结束工作,10个小时不能吃喝,因为穿着笨重的防护服,加上消杀、物表采样任务重,不间断的奔走让身体的水分流失的非常快,口干舌燥甚至低血糖这种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确实辛苦。”院感科主任侯珂君说道。
最近这段时间,星夜集结奔赴在核酸采样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民警、志愿者还有忙碌在实验室的检验尖兵让整个城市感动不已,可大家不知道的是,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新冠患者同处一室,为现场消杀和杜绝医疗人员感染贡献着最大的力量,他们就是跟张凤琴一样的感控人。
4月初,西宁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4月17日上午,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院感科接到上级指令,须指派一名感控人前往新冠患者救治医院紧急支援,院感科科室骨干、感控经验丰富的张凤琴立即主动报名,“主任,我去!”
这一声没有丝毫犹豫的“我去”,将感控人独有的担当有了尽数展示,但此去的危险及时间的漫长张凤琴未作多余的思考。
科主任侯珂君却有些犹豫,“孩子那么小,他爸爸又在外地,不管孩子了吗?”张凤琴的声音却更加坚定:“孩子可以放在亲戚家里,疫情当下,工作更重要。主任,您就放心的让我去吧!”
离开当日,因为医院疫情防控需要一直吃住在医院的张凤琴来不及回趟家收拾行李,同科室姐妹便把自己身上厚实一点的衣服全脱下来,塞进她包里,抽屉里能吃的能用的也都翻了出来才勉强为她凑齐行李。上车时,看着她衣衫依旧单薄,科主任侯珂君默默念叨了句:“做好防护,平安归来!”
作为全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张凤琴熟知“院感”二字的含义,她说:“医护人员的安全、健康是救治患者的前提,我能做的就是在每一次物表采样、环境消杀、日常督查中,仔细再仔细,认真再认真,让病毒无处遁形……”
在定点救治医院,感控人员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检查、督导院内各项感控措施的落实,清洁区、污染区环境表面采样、监督传染病区内所有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交接等工作。即便离病毒最近,但他们还是毫不退缩的穿着厚重沉闷的防护服不停奔波在各个区域,每日上百份的样本里,是他们说不出来别人也无法理解的辛苦。
“身穿厚重憋闷的防护服,步伐稍快,N95口罩下的呼吸就会变得急促,护目镜也经常滴满水珠,视线模糊不清……可想到疫情在前,使命在肩,就什么也顾不上了,只会增加往返频率和加快挪动小碎步。”张凤琴说道。
5月3日,第一轮疫情歼灭战取得初步胜利,支援人员从救治医院撤离,集中在宾馆隔离,原本以为很快就能和家人孩子见面的张凤琴,在隔离期未满时又被召回支援。截止5月17日,张凤琴已经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一线奋斗了整整25天。
每天5点起床,长达10小时的工作中,不能进食进水,不管是物表采样还是环境消杀,都不能有一点马虎,一整天下来,每次都处于累瘫的状态。
一天晚上,结束工作回到宿舍的张凤琴接到亲戚打来的电话,宝宝一直在哭闹,说是要找妈妈,实在没办法就只好打电话过来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接通,听到这里她再也忍不住,默默地流了很长时间的眼泪,努力平复心情后,张凤琴跟宝宝通了将近两个小时的视频,才将小家伙的思念安抚好。
“每次打电话过去都很晚了,宝宝都睡了,这段时间我和他爸爸都不能陪在她的身边,我很愧疚,但我也有自己的责任,只有守护好了大家,才能更安心的守护小家!”她几度哽咽的说道。
疫情不结束,他们就要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时间多久没有定论。逆行而上的他们是孩子的父母、是父母的儿女、是人妻人夫,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是坚不可摧的英勇战士,手无寸铁却又能“杀敌”百万。
眼里有光就能驱散黑暗,心中有力量便能穿越阴霾,我们坚信,凝聚合力、众志成城,战疫胜利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